日出东方,其道大光。
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劈开混沌,越过万古江河,在喷薄而出的朝阳中,迎来建党百年华诞。
于千水之滨、万山之侧。共和国的大厦之门,正意气勃发地屹立于太平洋西岸,在百年大党的伟大旗帜下,潮头瞭望、中流击水、一路高歌,向着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扬帆奋进。
鹭江两岸,碧海银滩、海豚逐浪常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常在,田园相依、百姓安居常在,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常在。
巡天遥看,江山如此多娇。泱泱华夏大地,从未像今天这样万千气象呈盛世之景,亿万人民共享伟业荣光。
1921-2021。百年鸟瞰,春与秋其代序。
百年前,风雨如磐。真理的星火划破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力挽狂澜,带领沉寂太久的东方古老大地,焕发新的生机。
百年来,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引领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团结起亿万中国儿女披荆斩棘,开天辟地,创造了地球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东海之滨,厦门,这座枕着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岛城,沉睡千年,也终于在这百年,迎来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和脱胎换骨的历史巨变。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厦门,这座城市一世纪的奋斗与蝶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典型缩影,折射出百年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厦门人民终于有了主心骨,告别沧桑屈辱万般苦难,挺直身板站了起来,翻身成为主人,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毅然担起历史使命,勇当先锋队、争当排头兵。
历史时空,也为这片热土,标注上荣耀的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实践地。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创业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点化这片土地,与厦门人民探索不止奋斗不息,确立了科学前瞻的全域性发展理念,开启了厦门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生动实践。每到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都饱含深沉之爱,及时为厦门定向引航,注入强大动力。
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福建省委大力推动下,历届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带领一茬茬特区建设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与历史方位,致力发挥体制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窗口”和对台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以一次次抢滩攻坚的冲锋,一场场敢为人先的创新,直视无前气吐虹。
再相会已是中华腾飞世界时。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习近平总书记再亲临这片热土,睿智的目光越过时代峰峦,深情向世界盛赞厦门凤凰涅槃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向世人夸赞厦门人民的“勇敢坚毅、吃苦耐劳”。
回望百年,厦门大地,真正换了人间——
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
从弹丸小岛,走向大厦门湾区,上天下海入地,纵跨五大洲联通全世界;
仅是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40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4倍,工业增加值增长78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948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8倍,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于万里海疆追风踏浪,于风起云涌先领风骚。
前所未有的光明图景,在鹭岛大地铺陈开来,散发出中国梦的温度,彰显出百年大党的伟力,回答了一世纪以来的历史之问。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百年来的先辈和英魂——
这座东方城市,用100年风华绝代的转身,向世界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璀璨如明珠的厦门。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广大厦门人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再出发,走前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毅执着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铿锵前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厦门力量。
征途漫漫,道阻且长。
惟有奋斗,不负荣光。
砥柱中流
百年弹指间,无论平坦还是崎岖,无论阳光还是风雨,总有一种核心引领,总有一种磅礴力量,为大时代中的厦门发展明晰道路,运筹帷幄,砥柱中流
厦门,以海为天地,画岸筑城,开门纳潮。
鸦片战争后,一纸《南京条约》,厦门成为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又与英、日等13国驻厦领事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揭开又一段辛酸耻辱的历史。
自此,这座城市航运和国内外贸易的控制权逐渐丧失,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蹶不振,人民背井离乡。
彼时的华夏大地,列强横行、军阀混战、山河破碎;亿万同胞,饱受凌辱、任人宰割、水深火热。
人类历史,总在漫长岁月里,等待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
那一刻,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一个国家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
1921年7月,寰宇一声雷动,嘉兴一艘小小红船里,中国共产党成立。
千里之外的厦门,面朝万里海疆的厦门,与翘首企盼的神州大地一同,终于等来这一天。
困顿无望的中国、困顿无望的厦门,有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迅速成为这座城市与人民可以依靠的主心骨。
1926年2月,厦门大学囊萤楼。
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悄悄在一楼宿舍,举行秘密会议。
他们压低声音,却又抑制不住的热血激昂,呼出了时代最强音:“共产党万岁!”
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宣告诞生。
厦门的革命火种从这点燃,迅速燎原于闽西南,向八闽大地蔓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座充满红色基因的城市,成为福建省的革命指挥中心、福建革命的摇篮。
1949年10月15日,一个历史铭记的夜晚。
八名战士前仆后继,倒在枪林弹雨中,直至第九名战士,成功将早已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牢牢插在厦门神山山顶。
那一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划时代宣言,如滚滚春雷,激荡八闽。乘胜追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困鹭岛,以摧枯拉朽之势展开渡海作战。
神山顶的猎猎红旗引领,为后续部队打开登陆口子。10月17日,历经沧桑的厦门终于回到人民怀抱,正式解放。
从此,这座城市的人民,和亿万同胞一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始当家做主,书写独立和解放、建立全新国家和制度、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豪迈故事。
百年弹指间,多少热血洒鹭岛、多少抗争与崛起,多少慷慨激昂、多少轰轰烈烈,大时代中的厦门,折射出一往无前跨越发展的必然逻辑——
从反帝反封建,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到社会主义改造;
从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最初的2.5平方公里到131平方公里,再到1700平方公里全市行政辖区的经济特区范围;
从批准厦门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赋予特区立法权,到象屿保税区、厦门自贸片区的建立;
……
无论平坦还是崎岖,无论阳光还是风雨。
总有一种核心引领,总有一种磅礴力量,为大时代中的厦门发展明晰道路,运筹帷幄,砥柱中流。
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更是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亲自推动、亲眼见证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他对厦门的一山一水和广大干部群众都饱含殷殷情谊,这份深厚感情被视为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始终引领着这座先锋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航向。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福建省委大力推动下,在历届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直接带领下,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数百万鹭岛儿女心无旁骛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接续奋斗,用双手书写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史诗。
潮头先锋
厦门这座红色之城始终置身于中华民族抗争奋斗、崛起复兴的船头,成为神州大地赶考大军中的潮头先锋,为中国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先行先试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接续赶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经历大考,不断迎难而上的历史。
大党赶考,高蹈宏阔。厦门,成为神州大地赶考大军中的潮头先锋。
100年来,这座红色之城始终置身于中华民族抗争奋斗、崛起复兴的船头,勇挑大梁,勇当排头兵,成为开路先锋。
风雨如晦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担当起点燃革命火种的先遣队。
一群群进步青年,聚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星星之火。这里成为福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共青团福建省委机关,相继设在厦门;中共福建省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厦门召开;震惊全国的破狱斗争,在厦门爆发,创造了中外共产党人劫狱史上的伟大胜利。
激情燃烧的新中国建设初期,厦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写下一个个大无畏的传奇。
1953年,“万人大军”集结浔江两岸,风餐露宿,夜以继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移山填海,建成“十里长堤”,创造了世界海堤建设史的奇迹。
源于陈嘉庚的建议,起于周恩来总理的批示,1958年,福建省第一家棉纺织企业在厦成立,数千名工人夜以继日,在短短时间,解决了全省人民的穿衣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大幕拉开。
作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共和国的大厦之门,在时代劲风中率先觉醒。
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党中央交给特区的世纪命题。
没有笔直大道可走,没有现成路径可循。
“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那是1985年夏天,习近平同志从河北南下到厦门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彼时,厦门经济特区范围获批扩大到全岛。
铿锵之语、肺腑之言,穿云破雾、掷地有声,敲打在特区建设者的心坎上。
唯有闯唯有试,没有退路!
习近平来厦门“立志做大事”,在他直接领导推动下,一场场思想大解放,席卷经济特区的每寸土壤;一场场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引领全国。
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利分流措施,推动“放水养鱼”政策,激活许多身处困境的国企;实行大部委制,简化企业审批、放权给企业;提出建立精简、高效、廉洁的政府……
开创性思路、开创性举措,打破保守僵化的社会风气,为厦门经济特区注入改革创新的鲜活基因。
1985年,厦门冒着巨大的未知风险,在全国率先取消粮食统派购制度,最早放开农副产品、水产品价格以刺激生产。咬牙挺过一度出现的抢购风,市场日渐充足,带来更便宜的物价。
1988年,“厦门土地第一拍”落槌,拉开公开竞投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序幕,率先在全省敲响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钟声。
1992年,厦门再吃“螃蟹”,发行第一批股票,6小时40万张认购表抢购一空。翌月,厦门此举被质疑,批评声四起,但历史为先行者作出肯定评价:厦门此举推动了全省股份制改革,让企业从不愿上市到争着上市。如今,厦门境内上市公司达63家,居全省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更加毅然地承担起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多规合一”、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多少个“率先”,多少个“第一”,在这片神奇土地应运而生。
率先实现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的迭代升级,推进自贸片区改革;
率先实践“多规合一”,创造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厦门速度”,形成厦门模式在全国推广;
全国首创以“三师共管”为核心的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和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走出金融与经济相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国金融改革的“厦门样本”;
……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领路厦门的,正是不忘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
在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厦门人民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凭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追风踏浪,在对外开放的“窗口”放歌逐行。
一路拼,一路闯,一路领跑。
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中国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先行先试。
这座城市,以高度战略自觉,跑出特区跨越发展的“厦门速度”,描绘出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厦门的最美长卷。
百年荣光
从站起来、赶上时代,到引领风气之先,厦门奇迹般蜕变奏响风动中华的恢弘旋律,向世界证明了“另外一种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写下特区的生动注解
一个伟大的政党,能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带来怎样的巨变?
100年过去,中国共产党给了世人太多的意料之外。
今日中国,已从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经济特区,一举一动,都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世界在注视:经济特区厦门,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
“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
“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当地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用自己的双手把厦门变成了一座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向全世界如此赞誉厦门。
人民领袖向全世界强调——
“厦门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
“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跨越洲际与大陆,跨越世界上最遥远的地理距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推介下,国际社会热切的眼光,愈发集中地关注厦门这片中外文化交融并蓄的东方沃土。
今日之厦门,已成中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统集成地之一,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两岸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重点建设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中国营商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没有对比,无以窥全貌。
仅是经济特区设立来的这40余年,便可见翻天覆地的巨变。
曾经的厦门,道路不平、电灯不亮、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仅有几家设备简陋的酿酒厂、烟厂、手工式作坊。
翻开历史的账簿:1980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仅6.40亿元,城市人口不到33万,城市建成区仅13.8平方公里。
40年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5%,2020年达到6384.02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2020年达到1351.29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8倍。
2010年到2020年,厦门更是以接近200%的GDP增幅,位居中国GDP十年增幅排名前十的城市之列。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经济萎缩,也没能阻挡这座城市筑起疫情防控最牢防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脚步。
今年一季度,厦门交出近年最好的经济答卷:GDP、农业、建筑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零、固投等9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第一,17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这是一个幸福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民医保、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全覆盖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被誉为“中国房改新政蓝本”,居民数字生活满意度居全国第三。
这是一个创新厦门: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2.4倍和3倍,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20家,厦门自贸片区集成推出100项全国首创改革举措,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等创新产品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这是一个活力厦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1%,数字经济占GDP比重57%,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28家占全省40%,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超2500家,3家市属国企跻身世界500强。
这是一个和谐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实施1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4倍多,人口城镇化率从52%提高到89%,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七成以上;国家权威部门营商环境评价中,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全市完整拥有企业茁壮成长所需的良好空气、土壤、阳光。
这是一个美丽厦门:森林覆盖率达41.72%,全市近六成陆域面积被划入生态控制线,生态文明指数全国前列;为保护白鹭专门保留大屿岛,筼筜湖历经30多年接续整治保护,已成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最美城市客厅。
这是一个开放厦门:经济外向度达107%,“中国制造”经厦门销往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全球第14位,110条外贸航线通达55个国家和地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东南沿海区域性航空枢纽,旅客国际中转量排名全国第五;中欧(厦门)班列通达亚欧12个国家,“海丝”“陆丝”在厦门无缝对接。
这是一个法治厦门:全国首部促进社会文明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闽南文化保护条例……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自拥有特区立法权以来,共出台法规162部,党的十八大后更是加快立法进程出台84部法规,许多法规开创全国地方立法先河。
这是一个文明厦门: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市50多万名志愿者经常开展活动,超过常住人口1/8;金砖厦门会晤计划招募志愿者2000人,却有3万多名市民踊跃报名。
从站起来,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风气之先。
鹭岛大地汹涌澎湃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厦门,奏响风动中华的恢弘旋律,向世界证明了“另外一种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写下特区的生动注解。
百年巨变,百年荣光。
不负人民、无愧青史。
精神不竭
为有牺牲多壮志。百年来,鹭岛的共产党人信念如炬、初心如磐、前赴后继,精神一以贯之,更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特区精神水乳交融,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河,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支,辉映了华夏文明的星空
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而这神州沃土,风景独好。
一个偏僻小城,白手起家,何以倏忽间,实现如此惊人的巨变?
中国为什么能?厦门为什么行?
金砖厦门会晤、金砖创新基地建设、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场场国际性盛会,不断惊艳全球目光。
世界在这里,读出了万紫千红满园春,读出了锦绣前程无穷意,读出了东方大国先锋城市的璀璨不凡。
海内外媒体纷纷探寻这座城市蝶变的密码,探寻大国崛起的“特区样本”。
奔流激荡的历史长河,向世人亮出深厚谜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历经沧桑始终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蕴含着中国故事成功的秘诀。
百年来,在理想信念的火炬下,厦门一代代共产党人永葆对信仰的忠诚,在国家和民族、城市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冲在最前,九死一生,顶天立地,以先锋模范带动广大人民一起,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能”。
厦门第一个共产党员罗扬才,将时光定格在22岁,成为厦门第一个革命烈士。高唱《国际歌》走上刑场前,他对狱中同志说:“为解放千千万万被压迫的群众”“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
党员刘惜芬,打入敌人内部,为解放军南下收集传递情报。被捕后,经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也没有透露任何机密。在厦门解放的前一晚,25岁的刘惜芬被绞杀在鸿山脚下。
一封封厦门革命烈士的家书,从历史深处而来,字字赤诚,字字滚烫。
“儿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
“我为信仰而牺牲,是如愿以偿了!”
“我尚未成婚,也没兄弟,所担心的就是母亲的生活了!但是,这已无法顾及了!我们的任务是战斗,把生命献给革命,献给党,这是应该的,值得的。”
21岁的杨世宁、23岁的李临光、24岁的林树根、26岁的梁惠贞、28岁的王海萍、29岁的李国珍、34岁的博士许包野……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九死不悔,他们甘洒热血写春秋。
无论革命时期、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大潮中,多少赴汤蹈火时的视死如归,多少身陷囹圄时的坚贞不屈,多少拼搏奉献时的鞠躬尽瘁,多少攻坚克难时的无私忘我,多少改革创新时的矢志前行……诠释了厦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映射出百年大党大笔著春秋的英雄史诗。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共厦门市委、市委组织部迅速发出一封《@全市广大党员的倡议书》。
全市23万余名党员闻令而动,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1.4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实屏障。
一面面鲜红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一位位党员医生,在驰援武汉请愿书上摁下手印,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哪里在攻坚,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力量。
选择了什么样的信仰,就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
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牺牲和奉献就永远流淌在厦门广大党员干部的血脉中,使他们拥有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坚不可摧,百折不回。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天辟地,不但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也铸就了一系列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伟大精神。
一个政党的勃兴,昂扬的是精神。
一座城市的崛起,挺立的也是精神。
百年来,在共产党带领下形成的厦门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更在改革开放深度推进中,与特区精神水乳交融,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河,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支,辉映了华夏文明的星空。
他叫盖军衔,共产党员,厦工的一名机械工人。
只有小学文凭的他,从钳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拿到业界最高荣誉。三赴南极,为中国南极科考队修机器,完成一个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誉为“南极英雄”。
他一生都埋头苦干、敢闯敢试,用奋斗践行大国工匠的初心使命。58岁那年,倒在了他挚爱的岗位上。
盖军衔说,“我要当好工程机械维修的‘播种机’,让机械维修的新秀站在我的肩膀攀登,把创新创造的火炬传递下去。”
他叫赵金保,共产党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科学研究就是我的兴趣,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就干电化学储能这一件事。”
从事科研30多年,他深耕先进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一线,敢为人先,在全世界申请发明专利120多项,填补多项国产化空白。
唯困难不畏,唯勇气不移,唯志气不堕,唯精神不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着厦门广大党员干部和数百万厦门人民携手拼搏,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这是一个政党生生不灭的基因,是一个民族由衰而兴的密码,是厦门这座城市巨变崛起的秘诀。
人民至上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正是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在各个时期,感召了无数有识之士选择共产党,感召着数百万厦门人民坚定地永远跟党走
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何谓人民?
解放集美之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下令:“集美学校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那一战,29军85师253团全部使用轻武器与敌军短兵相接。火力悬殊,伤亡惨重,81名战士壮烈牺牲。
集美解放后,部队立即贴出布告,要求保护好集美学村建筑群,爱护学村一草一木。
在人民眼中,什么是共产党?
解放厦门的渡海战斗,五旬农妇张水锦,与丈夫、三个儿子一起前来报名。支前干部劝她留在后勤,但她坚持要和共产党一起战斗。
一家五口,分驾两艘渔船,运载解放军渡海作战。不幸被炮弹击中,满门忠烈。
英雄小八路、支前七大娘、前沿十姐妹、海上猛虎艇、鼓浪屿好八连……一串闻名全国的英雄模范,述说着厦门人民和共产党的鱼水情深、血肉相依。
岁月流转,情怀永恒。
延安枣园礼堂高悬的“为群众服务”,激励着当年筚路蓝缕的共产党人;今天,厦门党政机关、各行政窗口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仍时刻提醒着这座城市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他叫高泉阳,同安区军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被村民称为“牛头书记”。
因为他扎根基层23年,像牛一样勤劳肯干,把一个“人穷、地穷、日子穷”的村子,变成“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军营村访贫问苦。
28岁的高泉阳还是军营村村委会主任,他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干,带领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
高泉阳带着村民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扶贫扶志”的发展理念,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老少边穷”,蜕变为“百姓富、生态美”,而高泉阳却因病去世,把生命托付给脚下的土地、挚爱的人民,年仅50岁。
他叫陈清洲,一名基层民警。
因为走街串巷为百姓点亮了回家的路,人民称他为“亮灯警察”;因为经营微博并用网络寻找走失人员,人民称他为“网络大V”;因为走进高校村镇宣传反诈骗知识,人民称他为“反诈骗斗士”。
从警20多年,陈清洲换了不同的岗位,想的都是怎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终积劳成疾,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却仍坚持36个小时奋斗在抗击台风的最前线。
“我的生命,始终打着党的烙印。”躺在病床上,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人民,“活着一天,就为民服务一天”。
生命不息,为民不止,他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这座城市,一代代共产党人,从未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人民幸福不幸福,成为这座城市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
特别是特区建设40年来,一系列厚植民生、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在这片热土如火如荼地展开。
制定“十三五”规划时,首次将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重要的核心指标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坚持把山边、海边、湖边、水边等最好的公共空间留给人民。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70%以上投入民生保障,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正是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在各个时期,感召了无数有识之士选择共产党,感召着数百万厦门人民跟定共产党。
祖籍厦门的陈嘉庚,亲赴延安,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得天下者,共产党也”的时代呼声。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城市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建设者,讲着各地方言,为了共同的目标,建设人民的城市。
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前副总裁潘维廉,卖了产业跑到厦门,一呆30年。一边在厦大教书,一边写了10多本书,满世界推介厦门、推介中国。
当厦门经济特区扛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使命,数以百万的建设大军、高素质人才,顺应时代大势,为了心中梦想,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
1950年,刚解放的厦门,全市人口仅26.3万;如今,全市常住人口达516.40万。
仅这10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163.26万人,增长46.23%,占福建省增量的35.14%,居全省第一。
无论新老厦门人,只要来到这里,便深深烙上特区气质,在理想信念大旗的感召下、在城市精神的熏陶中,唱着《爱拼才会赢》,成为弄潮儿。
在历届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厦门人民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信奋斗、依靠奋斗、持续奋斗,跨过一道道沟坎,取得一个个胜利,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每一个厦门人,都了不起!
奋进新程
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团结带领数百万厦门人民,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拼搏争先的前进动力,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锚定民族复兴伟业,发出奋进新征程的行动宣言
万里海涛千卷画,蛟龙入海卷潮回。
6月17日,东海之滨。凝结了中国海底隧道最高施工技术的海沧隧道,如龙入海,穿越海底70余米深处,过关斩将,一路无阻,与翔安海底隧道一起,衔起城市路网,出海入地,一头扎进翔安,一头潜入海沧内陆。
厦门本岛,如同一颗璀璨宝石,被6条项链串联于八闽山水,连接华夏沃野。
自此,厦门进入“四桥两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这座城市擘画的跨岛发展战略,更进一步。
翔安隧道、海沧隧道也永远载入中国的桥隧建设史:中国大陆第一、第三条公路海底隧道,堪称地下工程博物馆,工艺工法世界领先。
此时此刻,正是中国共产党喜庆百年华诞盛典之际。
此时此刻,正是厦门生机勃勃,信心百倍的最好时候。
这座城市,以占全省1.4%的土地,创造出全省14.5%的GDP,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标志着高质量发展达到新水平。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新时代的厦门,生机盎然。
穿越滚滚的历史风涛,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为厦门积淀起继往开来的成功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符合厦门实际的改革开放路径。
站在历史制高点,厦门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牢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空前高涨。
百年再出发,新时代的考卷铺陈开来。
这座走向国际的现代之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再创新速度、再添新优势?
三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明晰了道路,注入澎湃动力。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来闽工作的第一站,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实践地,厦门人民在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中,看见了未来之路。
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团结带领数百万厦门人民,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将总书记一次次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拼搏的前进动力,锚定民族复兴伟业,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出再出发的行动宣言——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当好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创造高品质生活,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历史,从不等待徘徊者、犹豫者、观望者。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早干晚干早晚要干的事,务必要早干。”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龙,一次次激励厦门的党员干部:锚定目标、坚持对标,盯住关键、盯在日常,猛追猛冲、奋发有为,让马上就办、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成为厦门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初心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思维在扩散,观念在更新,行动在提速。厦门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领全市人民,正全力推动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在厦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
中国巨轮正驶向复兴彼岸,厦门必将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砥砺于新的伟大斗争,投身于新的革命实践,为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特区贡献。
以直视无前气吐虹的奋斗姿态,向世界讲述东方大国复兴伟业中的厦门新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