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凝聚“青”力量




本版文/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 通讯员 邹小勤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来围观学校的书记上党课!6月30日,全市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优秀党课现场展演在五缘音乐厅举行。
当天下午,市教育系统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表扬在全市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书记示范党课观摩交流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
五月,市委教育工委启动“党课开讲啦”书记示范党课观摩交流活动,活动分为初评、复评和现场展演三个阶段。52所大中小学校参加,25所学校进入复评。
6月30日下午的现场展演活动,公布厦门市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书记示范党课观摩交流活动复评结果,一等奖1部,二等奖5部,三等奖10部,优秀奖9部。
厦门医学院、厦门市群惠小学、厦门六中、集美区新城幼儿园、厦门信息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书记们现场进行党课展示,书记们通过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形式,让党课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鸣”。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说,党课不仅是传递党的创新理论的“直通车”,更是锤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大熔炉”;书记讲党课,是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的基本功,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理论武装和授课本领,又发挥“头雁效应”。
她说,厦门要以党课质量提升带动党建水平跃升,为厦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链接】
他们如何抓住“00后”的心?
“00后”已经开始走上讲台,针对“新一代”教师,如何把党课讲好?从厦门市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书记示范党课观摩交流活动来看,厦门学校的书记们做了很多探索,例如,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式的授课方式,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讲,和他们一起直面一切的困惑或问题。
以榜样为力量
讲述校友故事,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越来越多学校的党课,充分挖掘身边的榜样,讲述的内容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打动人心又触及灵魂。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党总支书记林珊仟的党课,从校友刘双恩、沈艺平、刘益君说起。
刘双恩毕业于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解放前夕,在他的争取下,国民党招商局“海辽”号的船长方枕流在上海起义,“海辽”号起义后抵达大连解放区,成为新中国第一艘升起五星红旗的海轮。
沈艺平是该校第一届驾驶班的学生,2006年毕业后,他投身航海事业,在近二十载的航海生涯中,从一名散货船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国际豪华邮轮船长。
2020年,刘益君脱下一身戎装回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热爱的航海技术专业。临近毕业,她收到了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和“向阳红”号科考船入职书,面对选择,她毅然决然成为科考船的一名舵手——“海上花木兰”。
林珊仟用一代代航海人的故事,告诉年轻人,应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怀匠心,执着坚守,“择一事终一生”。
百年老校厦门二中的党课,党委书记王守琼从学校的“红色基因”讲起。厦门二中鼓浪屿校区,有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的旧址;校史馆里,展板上讲述着校友周景茂烈士、陈重华烈士的事迹……王守琼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这份精神,这份担当,正是我们今天需要传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
与此同时,刘惜芬“常驻”在群惠小学的党课。刘惜芬是为厦门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曾就读于群惠小学。她在解放前夕加入共产党,并成功打入敌人内部,负责传递重要情报,帮游击队筹集经费和医疗物资等。1949年9月刘惜芬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后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群惠小学党总支书记李丹华说,我们深知:传承惜芬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承诺——我们期待下一代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今天,教育者就要往这个期待去使劲!
以艺术为媒介
让思政课不仅有用有益,而且有趣有味
舞台上, 搭建的场景是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有人在部署:“我们就11名同志、还有11支短枪,时间仅有15分钟,就要攻破思明监狱。现在思明监狱里有四十多位同志要我们去营救,我们要配合好,动作要快,冲出监狱,陶铸同志他们在外面接应。我们第一小组负责营救市委书记刘瑞生、第二小组负责营救团省委书记陈柏生,第三小组负责营救红军战士。同志们,准备好了吗?上!”
这是厦门六中音乐党课一段演绎。厦门六中党委书记姚育青在党课中探讨“音乐思政”如何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思政教育充满亲和力、感染力。
姚育青说, 如果思政课只是拿着文件宣读,那样谁都不爱听。六中探索上好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信息接受习惯、偏好,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教学方式,让思政课不仅有用有益,而且有趣有味。
厦门六中的学生孙垟荣说:“当思政课和朗诵、戏剧、合唱、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特别生动,特别有感染力,同学们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热烈地鼓掌,有时候又会为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感动得落泪,思政课再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有意义又有意思。在‘音乐思政’中,我们既能感受鲜活的历史,也能触摸时代的脉搏。”
姚育青还介绍,六中的“音乐思政”大胆让学生唱主角,创立了福建省首个学生思政宣讲团,以青年的视角、用青年的语言和激情,来激发思想共鸣,呼唤价值认同,譬如说,把宣讲同六中特色阿卡贝拉、朗诵、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抒发大情怀。
厦门六中首届学生思政宣讲团成员郑华鑫,目前就读于湖南大学,他说:“记得我们排演的历史剧《鼓浪飞歌》,再现了1949年解放厦门的壮烈战役。当我在舞台上‘经历’那段烽火岁月,才真正明白:今天的和平安宁,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后来,我在《破晓》中饰演陈延年,每次饰演,也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姚育青说,虽然学生们毕业了,学生宣讲团就像一团火种,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以科学为指引
用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接续奋斗
集美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黄煜上了一节“科学范”的党课。
她用众多科学家的故事,来具象化科学家精神——南仁东心怀“天眼”梦想,从壮年到暮年,20余年扎根深山,终于成功建成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利器;“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冒着强辐射危险,爬进最危险的爆心,坚持获取第一手重要资料;袁隆平,常年挽起裤腿行走在稻田里,始终把科研做在大地上;屠呦呦为了加速研发进度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不顾安危、亲自试服青蒿提取物;邓稼先在1958年接受研制核弹的重任后,便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86年临终前,他的身份和重大贡献才被披露。
高校应当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黄煜告诉党员们:一方面,要着眼科研创新,积极发挥科学家精神的创新推动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立德树人,以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接续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