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加入收藏
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清障护航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5-01-24 17:08

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清障护航

——2024年我市纪检监察工作综述
通讯员 厦纪宣 本报记者 何无痕

 

  时光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过去一年,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做实政治监督中践行“两个维护”,在正风肃纪反腐中净化政治生态,在持续用力集中整治中厚植执政根基,在把握政策策略中激励担当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深化政治监督

  有力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这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情况纳入政治监督等重要内容,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监督机制,深化运用“知、督、促”工作机制,推动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厦门,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也是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市纪委监委围绕党中央部署的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开展“立项式”监督,全覆盖走访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各综合改革重点牵头部门“一把手”或分管副职分别开展谈话,鼓励改革进取,推动担当作为。

  胸怀“国之大者”,市纪委监委把政治监督融入重大战略、重要举措、重点项目之中,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紧盯翔安新机场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机场廉盟”联合监督机制,督促梳理廉政风险点、出台防控措施,推动制定完善制度75项,约谈提醒88人次,保障项目廉洁高效推进。着眼增强营商环境“软实力”,开展陪伴企业办事“体验式”监督39场,在报纸设立“跟踪问效直通车”专栏,组织惠企政策提质增效“回头看”,推动解决企业注册地址被冒用等问题,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治监督贵在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聚焦责任落实,市纪委监委对16个市直单位“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继续落实问题抄报制度、累计向相关分管副市长抄报典型问题86个,在市人大、中院、审计等10个重点部门设立信息直通站,推动各级各部门转作风、抓落实。

  巡视巡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也是加强政治监督的有力抓手。2024年以来,市委巡察机构共对24家市直单位开展常规巡察,对6家区级单位开展提级、交叉巡察,深入查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力等突出问题,有力纠正政治偏差。市委巡察机构还深入实施对村巡察工作,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情况专项巡察,制定村居巡察“共性监督清单”,指导各区对494个村居开展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体推进“三不腐”

  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202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三不腐”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陈飞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4年春节刚过,市纪委监委“鹭岛清风”网站便发布了一则审查调查通报,持续释放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强烈信号。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办案、整改、治理一体推进,“不能腐”的制度约束持续完善。市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清风护企”行动,围绕“打造厦门特色的国资国企监督模式”等课题开展调研,对市属国企重点项目开展嵌入式监督,推动建设市属国企电子廉洁档案、构建“一企一策”廉洁风险防控体系。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推动制定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医疗设备零散药品集中采购等制度,进一步堵塞漏洞、完善监管。

  2024年10月,厦门市党风廉政教育馆正式开馆。该馆由市纪委监委打造,以现代化展陈手段,系统展现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成效以及查办的典型案件等,一经开放便引起热烈反响。

  实现标本兼治,必须从思想上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举办全市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展,分级分类开展专题辅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着眼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建立全市警示教育资源库,拍摄蔡建春案等警示教育片,深化《给年轻干部提个醒》《纪法说透透》等纪法教育品牌建设,出版廉洁家风主题书籍《一纸家书寄清廉》,讲好“鹭岛清风”故事。

  紧盯急难愁盼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今年就是不一样”

  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2024年4月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以前建筑垃圾堆得跟山一样,渣土车一过满天都是灰。现在垃圾清了,灰尘没了,环境美了,大家又多了个纳凉的好去处。” 看着原来的建筑废土非法倾倒场地变得面貌一新,同安区后宅村村民柯老伯高兴地说。

  群众满意是检验集中整治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确定的6个重点整治项目和15件具体实事,“查、改、治”一体整治突出问题,“建筑废土运输‘滴洒漏’和乱倾倒问题”便是其中市级重点整治项目。在严查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出台建筑垃圾设计源头减量措施,督促严厉打击违规弃置场所和随意倾倒点,完善智慧监管系统电子围栏等功能,扭转了乱倾乱倒顽疾。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无红包医院”扩展至所有公立医疗机构,350所有用餐的中小学校实现家委陪餐,319个村居实现村集体小额收款二维码实时缴存、村务卡支付结算……通过集中整治,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得到解决,一批惠及群众长远的制度机制得到建立,群众真正有感有得。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提级办理、指定管辖、片区协作等方式,集中力量挖线索、快处置、拓案源,深挖彻查“同类案”“案中案”,形成有力震慑。在“办好案”的基础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同步做好以案促改、促治、促建,让监督执纪成果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如翔安区纪委监委在查处严卫安等人腐败窝案后,向区委提出4条源头治理意见,召开全区警示教育大会,推动组织、人社等部门开展行政执法队伍清查整治,完善制度4项,护航行政执法权力规范运行。

  集中整治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也促进了基层监督能力的提升。集中整治期间,市纪委监委大力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和“近邻监督”模式深度融合,将线上“科技赋能”和线下“走村入户”结合起来,通过平台发现问题问责92人、立案36人,有力回应群众关切。

  纠“四风”树新风

  激励干部奋力担当努力作为

  “集美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拥护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

  “翔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金海行政执法中队原中队长严卫安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

  今年元旦、春节前夕,市纪委监委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如约而至,再次敲响了严防不正之风的警钟。

  扶正方能祛邪,激浊方能扬清。一年来,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入纠治“四风”顽瘴痼疾,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更加牢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一个一个节点抓。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1+X”监督机制,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67起,批评教育和处理914人、处分567人,防止“四风”问题滋生蔓延。紧盯“小切口”,市纪委监委统筹开展“一区一清单”“狠刹违规吃喝歪风”等专项整治,深挖细查各类“酒局”“饭局”以及酒驾醉驾背后的风腐问题,推动出台全市国有企业商务接待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市纪委监委还积极创新纪法教育形式,持续擦亮“一月一主题”“作风微课堂”等教育品牌,在方正出版社出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负面清单》学习用书,厘清认识误区,浓厚纪法意识。

  松绑减负才能让干部轻装上阵。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基层减负监测工作机制,在镇街、村居设立12个固定监测点,在学校、医院、各类基层站所设立6个动态监测点,先后围绕向基层催要材料过多过急、考核指标层层加码等问题发出督办单16份,对1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增效。

  纪委是“党员之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人文关怀等方式,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浓厚氛围。1月10号,市纪委监委再度公布一批担当作为正反面案例,既包括跳起摸高的正面典型事例,也包括不正确履职的反面案例,将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进一步提振干部争先争优争效精气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微信公众号